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回天”唤醒 睡城迸活力 全球速讯
2017年夏天,昌平区鑫地批发市场清拆完成,在规划里“躺”了18年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区终于“复活”。
彼时,偌大的回龙观住着几十万人,连个像样的体育馆都没有。市场疏解后,更多居民才知晓,所占的8万平方米土地,本应就是一座配套回龙观居住区的公园。
几个月后,探索超大城市超大社区治理的“回天行动计划”正式出炉。计划中,政府给出了当年开工建设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的承诺。
(资料图)
也是从这时起,人们记忆中的“睡城”开始苏醒。
市民在自行车专用路骑行锻炼。北京日报记者 邓伟摄 170个项目破解“老大难”
鑫地批发市场正对面,就是戴淑静的家。曾经,市场连带着门前的文华路,都是出了名的“脏乱差”。
1998年10月,回龙观、天通苑等19个项目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从此拉开了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20多年后,回龙观与天通苑皆成为超大社区,连起来占地面积达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80万。但也因为规划滞后、配套缺少、人口膨胀等现实难题,回天地区成为百姓口中的“睡城”——一个只能睡觉的地方。
这不夸张。大批住在回龙观的上班族,每天早高峰要奔赴中关村、望京等地上班;孩子上学,也要早起一个小时到区外上学;就连年轻人周末逛街,也得奔西单等几十公里外的商圈。
戴淑静刚搬到回龙观时,孩子就在中关村上学。结果,上学第一天就迟到了!她没想到,清晨从回龙观进城的路能如此拥堵。
归根到底,是这里的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也不够优质,与数十万居民的需求形成巨大的缺口。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上,记录着大量“回天”居民的困扰和诉求,有的街乡镇更是在全市排名中垫底。
超大社区治理难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2018年,经过市区多部门几番研拟,第一份为期三年的“回天行动计划”出炉;2021年,新一轮“回天五年行动计划”又接续实施。针对两个超大社区,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如此高规格的文件,格外罕见。
行动计划列出了170个项目,其中不少是像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这种老百姓盼了多年都没有眉目的“老大难”。于是,行动计划刚端出时,很多居民心里仍担心:“这些事真能解决吗?”
规划的公园被市场占了10多年
回龙观体育公园南部改造前
1999年启动建设回龙观时,就已经有了体育公园的规划。但随着小区居民的不断入住,这座占地19.14公顷的公园被“一分为二”:北区10公顷建成了公园,但占据近一半土地的南区却成了鑫地市场。
往后的十多年,市场商户越来越多,再也没了建公园的消息。北区缺乏维护,设施陈旧,后来也关闭了。
鑫地市场疏解后,建设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终于“回归”,地块很快从首开集团移交给昌平区体育局,这座公园随即被列入“回天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项目中,由市区两级回天专班重点“督办”。
重点“督办”的项目皆是难题,但也是政府给百姓的承诺。
市场清拆完成、土地平整的同时,规划部门已经开始牵头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项目整体设计,分期实施,从而实现“回天行动计划”推出当年就开工建设的目标。
2006年开工建设的林萃路也是如此。这条全长7.6公里的道路大部分路段早已通车,唯独西三旗北路至黄平路的930米“断”了十多年,东边的“观里人”进城不得不绕行西边的京藏高速。因此,当地居民甚至喊出:“回天计划行不行,就看林萃路通不通!”
930米的断点有400米都在五星啤酒厂厂区,涉及复杂的征拆。在市级部门的推动下,也是在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厂区拆除,彻底为林萃路2019年打通创造条件。
翻开“回天行动计划”,重点民生项目还有一大串,都是瞄准多年顽疾精准下“药方”,更倒逼着各级政府加速解决——
西二旗大街、北郊农场桥曾一堵就是半小时,伴随着陈家营东桥等重要堵点疏通,通勤速度已提高50%;
通过新建地下停车场、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和闲置小微地块等方式,回天地区新增停车位6400余个,停车难有所缓解;
64处自备井完成改造,12万居民喝上了市政水;
服务22万人的回龙观地区配网设施建成,电网接入负荷能力增强25%;
……
戴淑静很快看到了家门口的变化。
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建有网球场、篮球场、健身路径、门球场及笼式足球场等。在整体打造一片森林的前提下,还用1500米健身步道贯穿全园。本报记者 饶强摄
2019年8月,定位为“城市森林公园”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区“焕新”投用。“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去公园里跳广场舞。”戴淑静和邻居们的生活因此改变。北区开园首日就有近万人次到公园进行健身休闲和娱乐活动。监测数据显示,公园平时每天有2000到3000人次,周末假期最高可达万余人次。
按照规划,公园南区还将新建体育馆、文化馆两座及地下停车库。里面的游泳馆、滑冰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网球场、图书馆、文化馆、剧场正在火热施工。每天,戴淑静都会站在自家阳台看一看场馆的建设进展。
“建成后,可辐射周边55家社区、6个村共40余万人,尽可能解决回龙观地区无大型公园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现状。”昌平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不是个例。“回天行动计划”中,居民最关心、需求最紧迫的学位、床位、车位等问题也已转化成170个重大项目。
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龙域环路38号院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开诊,将进一步满足京北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进一步优化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门诊主要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科等综合学科为主,兼具骨科特色。 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87.7%的受访居民满意生活环境
13号线龙泽地铁站和自行车专用道 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摄
近日,近万名“回天”居民参与的专项满意度调查出炉——去年,87.7%的受访居民为“回天地区”生活环境改善点赞,并认为在交通治理、医疗服务和公园绿地几方面改善最为明显。
满意度背后还有一组数据——去年,回天居民们通过回龙观、天通苑社区网提出意见1896条,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出诉求近14.9万条。之所以满意,是因为诉求得到了有效回应。
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社区的常住人口加起来超过80万,密布的老旧小区也带来了密集的居民诉求,一次次问题的解决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的路子。
“社区书记就是12345。”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书记郭荣华主动公布联系电话,操办居民反映的问题;东小口镇入户发送5000余张“有事请找我”服务群众联系卡,发动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送服务、解民忧,直接点对点联系2071户居民……
“回天地区是北京探索大型社区治理的试验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两轮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回天地区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拓展,探索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科技赋能”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回天有我”,目的就是要画好城市治理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最大同心圆”,促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大众热忱之手同向发力——
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35家市级部门、70余家区级单位赴回天地区报到服务超4000次、超1.7万人次,全力协调保障重点任务项目、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重难点问题;
累计办理12345诉求超32万件,回龙观、史各庄、龙泽园3个“治理类街镇”全部退出市级督导,实现了回天地区“治理类”清零摘帽;
搭建社区协商议事厅、网络议事等居民议事平台,累计建成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13个,创建楼门院治理示范点43个;
建设“回天大脑”,打通市、区、街镇三级数据通道,以大数据管理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便民智能服务……
超大城市治理,自当解决超大社区的各种难题,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唤醒“睡城”,百姓每年都看到新变化,一座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正在京城北部崛起。
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建设者张毅男: 这是送给回龙观居民的一份礼物!
在昌平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内,孩子们在家长带领下玩滑板车,老人们散步、跳广场舞,在城市绿荫之中消暑纳凉。北京日报记者 阎彤摄 记者: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所在位置过去是什么?如何变身的?
张毅男: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9公顷,最初只在这块地的北部有座公园,但是后来设施陈旧,关了;南区过去是个批发市场,周边环境也有些脏乱差。
2017年,市场清拆,大公园开始整体规划。2018年,包括南北两部分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开始正式建设。2019年北区完成提升,率先投用。2021年正式开建南区场馆,即将在今年6月揭开神秘面纱,一次性“上新”一批文体场馆。
记者:疏解之后,为何要建设公园?
张毅男:回龙观地区有几十万人口,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型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为了更好满足周边居民需求,立足公益性和惠民性,公园南区定位为集体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面向全区、重点服务回龙观地区的街区级综合体育文化中心。
公园南区将分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三大功能区。其中,文化中心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剧场,尤其是剧场“成对”落地,将建设950座的中型剧场和300座的小型剧场各一座,可演出戏曲、话剧、儿童歌舞剧等;体育中心包括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等,并有一处标准田径场。
记者:这些场馆建设难度大吗?
张毅男:南区场馆中,马蹄形状的图书馆是施工难度最大的之一。图书馆屋顶由一个大型悬挑结构组成,增加了施工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运用BIM技术,提前进行模拟施工,预知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避免和减少返工及资源浪费现象。此外,场馆均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施工,施工如同搭积木,减少整体重量的同时还更结实。施工过程中,场馆就已经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
记者:临近建成,您此时的心情如何?
张毅男:今年6月建成后,这里的南区和北区将连通,回龙观老百姓将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文化体育公园!自己手中精心施工建设了两年多的建筑,如同送给回龙观居民的一份礼物,正等待大家慢慢拆开。
标签:
推荐文章
- 贵州茅台夺回“市值一哥”席位 谁能坐稳中国上市公司的宝座?
- 大千生态接盘方曝光 高管之子近期买卖过上市公司
- 绥化全域低风险!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
-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
- 走近网瘾少年们: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
- “双减”后首个长假:亲子游、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
-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
- 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重装空投“兵专家”
- 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
- 中国故事丨“沉浸式”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双减”出台两个月,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
-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 且看新疆展新颜
- 天山脚下,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
- 160万骑手疑似“被个体户”?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 网游新政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战场”在哪?
- “辱华车贴”商家及客服被行拘,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
-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
- 面对婚姻,“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
-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
-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 从1.3万元降到700元,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玄机”
-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
-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你们自己学习要好,就可以做很多事儿
- 报告显示:这个国庆假期,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
-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
-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
- 云南保山:170公里边境线,4000余人日夜值守
-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
-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
- 神经科学“罗塞塔石碑”来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
-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
-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
- 这场红色故事“云比拼”,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
-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
-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返)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
-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国庆5.15亿人次出游,你咋过的?
-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百闻不如一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
- 看,生机勃勃的中国
-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03亿人次
-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
-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
-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1万人次
-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至6℃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 公安部交管局: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5位交警辅警牺牲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
- “数说”杭州无障碍改造:触摸城市“爱的厚度”
-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
- 新疆伊犁州: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
-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41亿元
-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
-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
-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洋茶人“云上”喫茶 传播中国茶“味道”
-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 直径2米“面气球”亮相 山西首届“寿阳味道”美食大赛启幕
-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
-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海上花园”
-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
-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
-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
-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数字改变“关键小事”
- 水能载物亦能“生金”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
-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一身雨衣、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
-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
-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
-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 从进“培训班”到看《长津湖》
-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
-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有惊无险”
- 粤高速大湾区路段假期车流集中 跨珠江口通道尤甚
- 千年街区“非遗”风催热国庆假期本地游
- “颜值担当”里的中国,映照“万物和谐”新气象
- 杭州“十一”假期后初中取消统一早读
- 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创1966年以来最高纪录
- 厦门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撤除离厦通道查验点
- 陕西境内21条河流出现洪峰 渭河3号洪水复涨
- 国庆假期北京市公园风景区共纳客687万人次
- 平遥古城城墙局部坍塌,修缮程序已对接启动
- 300年古村落迭代破圈 化身旅游打卡新地标
X 关闭
资讯
X 关闭